08.26.04: 做创业者的嘴替,花一年打造 MVP,拼写错误的价值

从 Canva 的非传统 MVP 开发方法,到 Scott Belsky 预测的「杠铃形」企业分布,再到「意义经济」的兴起,我们审视了 AI 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还分析了 Roblox 的盈利困境,以及 AI 如何将资本转化为劳动力。最后,我们思考了像 PDF 这样的「遗留接口」在技术过渡期的持续价值。

08.26.04: 做创业者的嘴替,花一年打造 MVP,拼写错误的价值
Photo by Matthew Osborn / Unsplash

我想很多朋友已经在邮件、公众号或者 Twitter 上读过了《软件吞噬世界,我们错失了什么?》这篇文章。它获得的反响出乎我的意料。

写作过程其实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我只是把脑子里所有的想法都倾倒出来,做了一个 brain dump。但这样的初稿可读性很差,所以我借助了 AI 来帮我梳理主要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接口」和「入口」这两个概念逐渐浮现出来。这个比喻虽然不是很严谨,但却非常形象。过去十几年,在科技行业打拼的朋友们可能经常听到「入口」这个词。而「接口」(API)在移动互联网早期也很常见。但随着时间推移,行业的焦点从开放的接口转向了争夺入口,形成了各种闭环生态。

我过去的从业经历,很多都与战略和商业模式设计相关,也曾经热衷于为公司设计这样的闭环。但现在回头看,这种思维其实有点像囚徒困境。当每个人都追求封闭生态时,整个行业的创新基础反而被削弱了。

这篇文章没有过多讨论政策监管、宏观经济或中美关系等外部因素。相反,我更关注科技行业自身能做些什么。如果美元资本因各种原因退缩,中国的科技从业者是否能够自己把接力棒接过来,不要让它掉在地上?

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十年前,美国经历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但像 Google、Facebook 这样的科技巨头却在那时崛起。这些公司的早期员工在创造财富后,又成为了新一代的投资人,在传统资本谨慎时接过了创新的接力棒。

中国当前的环境与那时的美国有些相似。虽然一些传统投资者可能不愿意投资中国的创新项目,但我们仍有大量的行业内的资本可以调动。怨天尤人没有用,还是需要解决问题。更多的人愿意支持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成熟的创业者和他们的想法,创造更灵活、摩擦阻力更小的机制,更强的包容性和同理心,而不是用一些条条款款来锁死创新的可能性。

某种程度上,这篇文章之所以能获得一些关注,可能是因为它讲了一些大家想讲但是没有讲的话,也就是做了「嘴替」。当天,启明创投的邝子平先生也发表了《对目前创投行业投资条款的一些看法》一文,以投资人角度对当前中国的创投环境提出了专业、深度的见解,朋友圈上转发刷屏。我的文章没有邝先生的视角,但实际上都在呼吁类似的事情。

很高兴这篇文章引发了一些关注,更希望最终能形成一些共识,帮助创业者继续创造价值。

本期周刊的内容主要包括:

  • Canva CEO Melanie Perkins 的访谈,为什么 MVP 可能需要一年时间打造?
  • Adobe CSO Scott Belsky 预测的「杠铃形」企业分布:AI 时代的 Small Team, Big Business (STBB) 趋势,和「意义经济」如何让拼写错误更有价值?
  • Matthew Ball 讨论 Roblox 盈利的可能性,做约会生意是一种出路吗?
  • Legacy Interface 的持续价值:OCR 仍然是一个利润颇丰的软件机会。

Reads

An Interview with Canva CEO Melanie Perkins About Disrupting Design | Canva 首席执行官 Melanie Perkins 访谈:颠覆设计

Ben Thompson 访谈 Canva 创始人 Melanie Perkins,讲了很多内容,但我觉得最有启发的是在打造早期产品的时候一些细节。

Canva 的早期产品开发策略也很有意思。他们没有采用当时硅谷流行的 MVP(最小可行产品)方法,而是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反复修改第一版产品才发布。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用户测试,包括家人朋友和之前创业积累的客户。这种做法让我想到,对于某些复杂的产品,特别是像设计工具这样需要高度开放性的产品,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迭代才能达到真正可用的状态。

Canva 的 CEO 还提到,他们通过仔细观察用户的每一步操作,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细节。比如,用户喜欢拖拽操作,所以他们在产品中大量使用了这种交互方式;后来他们发现有些用户更习惯点击,于是又做了相应的调整。

Exactly. Which was quite the inverse to what we were doing, which was we spent a year building, I user-tested it.
Something that I was very clear on was that it was critical to have people come in and feel confident and every click needed to build their confidence and it needed to be a fun experience. Tiny things like the whole product was designed to be drag-and-drop, but when we first started putting it in, it was actually in front of my mom’s friend. She clicked on the element instead of dragging and dropping it and it was like, “Oh, okay, well, we need to enable clicking objects too”. These tiny, minute interactions really change and affect someone’s experience.
没错。这与我们当时所做的正好相反,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打造它,然后我进行了用户测试。
我非常清楚的一点是,让人们进来并感到自信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点击都需要建立他们的信心,并且它需要是一种有趣的体验。一些小事情,比如整个产品的设计都是拖放式的,但当我们第一次开始把它放进去时,它实际上是在我妈妈的朋友面前。她点击了元素,而不是拖放它,就像是,“哦,好吧,我们也需要启用点击对象”。这些微小的互动确实会改变和影响某人的体验。

这些经验让我联想到其他一些成功的产品,如 Webflow,它们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又能让产品足够简单易用。

Webflow 的例子特别有参考价值,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才找到正确的方向。我之前说,这个产品长得特别像 Adobe 的产品,因为他们都服务设计师群体,设计这样的创意工作流程是极度开放的,你根本想不到用户可能用什么方式来使用你的产品,因此产品界面很容易做复杂——而这个复杂度是必需的。

Canva 和 Webflow 为什么不是做一些小功能就能验证 PMF 呢?还是因为单一功能无法验证用户需求。存在一个最小功能集,但是这个「最小」的定义是因产品而异的。

对 MVP 的理解,更重要的点在 V = Viable 上,而不是 M = Minimal 上。它的作用是验证,而不是片面追求成本最低。

对于复杂的 AI 产品来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功能才能真正验证产品概念。关键不在于产品有多小,而在于如何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完整的结论,支持继续投入。对于某些产品,特别是那些需要高度开放性的产品,我们可能需要突破一个功能复杂性的临界点,达到一定的完整性,才能真正将产品理念传达给用户。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产品开发初期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但这可能是获得真正突破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