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table: 深浅抉择

Airtable 以简单易用的数据库应用起家,碰到增长瓶颈后转型企业销售,突破 1 亿美元 ARR 后,连续大幅裁员。这家公司是否真能实现宣称的「水平且深入」的设想?

Airtable: 深浅抉择
Photo by Sven van der Pluijm / Unsplash

创始故事

AirTable 创办于 2012 年,由 Howie Liu、Andrew Ofstad 和 Emmett Nicholas 共同创办——他们是大学同学。Howie Liu 担任首席执行官,Ofstad 和 Nicholas 分别负责产品和技术。

Howie Liu 的第一家创业公司是 Etacts,这是一个提供在线联系人管理的产品,创办后不久就被 Salesforce 收购。Liu 随后加入 Salesforce 公司担任产品经理,他希望在 Salesforce 这样的大公司里学习更多关于打造企业软件的经验。在这段时间里,他意识到,Saleforce 想要打造的一个可以让客户自行定义数据结构的应用平台存在巨大的机会。一年后,他从 Salefroce 离开,创办了 Airtable。

Airtable - Etacts.png
他们(Salesforce)实际上拥有一个元数据驱动的应用程序平台,每个客户都可以自定义数据模式。因此,您可以向联系人、帐户添加字段,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新的对象类型。您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链接,可以在其基础上创建逻辑,创建自定义页面布局和界面。因此,最终,Salesforce 是一个战胜了前身 Siebel 的大型平台,甚至与 SAP 的定位不同,因为先前的技术是,让我们构建一个相当硬编码的解决方案,并尝试假设,这里有您实现最佳 CRM 或 ERP 所需的一切。而 Salesforce 说,不,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个模板,一个起点,它将许多最佳实践和许多正确的数据模型和流程形式纳入进来。但最终,每个客户都将定制自己的实现。因此,这种一刀切的想法并不适合所有人。

via Howie Liu - Building Airtable - Invest Like the Best, EP.375 [1]

Airtable 的 300 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自于 Freestyle Capital、Box Group 和演员 Ashton Kutcher(也投资了 Etacts)。最初的产品原型更像一个电子表格产品,也从 Etacts 及正在向应用平台转型的 Salesforce 那里借鉴了很多灵感。

在获得初始融资后,团队进行了长达 2 年的封闭开发,直到 2014 年才正式发布产品。最初的产品与典型电子表格相似,许多人将 Airtable 描述为「强化版电子表格」。实际上,即使是 Airtable 的早期版本也远不止是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它在形式和功能上更接近数据库(现在也是如此)。

形式上看起来像电子表格并不是一件坏事。电子表格因为 Excel 的流行而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用户界面天然符合用户习惯和直觉。Liu 认识到电子表格的使用场景远远超过了其最开始被设计的样子:

电子表格确实针对数值分析和财务计算进行了优化。但几乎 90% 的电子表格都没有公式。大多数用于组织目的。

实际上,很多电子表格的使用场景本应是数据库应该满足的。而数据库则听上去令人生畏,特别是关系型数据中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联对于没有经过专门学习的用户而言门槛很高。使用门槛限制了数据库产品的发展,Microsoft Access 一直是一个捆绑在 Office 中安装的数据库产品,但却很少有人使用。

Airtable 旨在通过简单的电子表格界面来提供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市场

要定义 Airtable 的潜在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在于,Airtable 不是一个垂直意义上的软件公司,它更像是一个平台,通过提供高度可定义的低/无代码数据库解决方案。

我认为第三个领域,也就是我们所处的领域,实际上既可以是水平应用,又可以非常深入。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浅显地分布在许多不同用户和行业的生产力工具。我们为人们提供构建模块,让他们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乐高积木,构建非常具体的用例。这就是为什么像 Netflix 这样的公司很早就建立了这些实际上相当复杂的内容制作系统。我们并没有向他们展示,好的,这就是如何在我们的平台上设计一个内容制作系统。但我们为他们提供了非常棒的构建模块,他们可以使用这些模块,利用他们对流程、行业和用例的专有知识,将其构建到平台中。所以我认为还有第三个领域。我认为它在当前的 LLM 时代发挥着非常非常好的作用。原因是这些 LLM 不仅具有广泛的能力,而且具有深厚的能力。

via Howie Liu - Building Airtable - Invest Like the Best, EP.375 [1]

理论上,Airtable 可以被广泛运用在各种行业和各种使用场景。一种听上去比较夸大的说法是 [2]

有 10 亿 知识工作者将计算机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然而,真正创建软件的程序员只有 2500 万。近年来,出现了一类新的无代码和低代码平台,用于实现软件开发的民主化。这些平台允许非技术用户创建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编程经验的应用程序。

目前来看,Airtable 的主要使用场景集中在产品、营销、销售、运营等环节。因此,一般认为,Airtable 和项目管理类的 Asana、Jira、Trello 有竞争关系,这个市场到 2030 年将达到 15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拥有 Jira 和 Trello 和 Altlassin 公司是这个市场的龙头。同时,Airtable 也在 CRM 市场与 Salesforce 等巨头竞争,这个市场在 2022 年已经达到了 590 亿美元。如果不看具体使用场景,仅仅看低/无代码软件市场,其规模在 2022 年为 2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7 年增长到 450 亿美元 [2-1]

一种说法是:Airtable 的愿景是征服 SaaS 垂直市场之间的市场,满足知识工作者对现有产品无法完全契合的「边缘应用」的需求 [3]

Airtable - the between markets in SaaS.png

好消息是:如果把这些市场加起来,或许能构成一个千亿美元的市场。坏消息是:Airtable 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中都不占据主导地位。同时,Airtable 也需要和 Notion、Coda 等对手竞争,后者虽然分别从笔记和文档出发,但也逐渐演变成了类数据库的平台型产品。特别是 Notion,已经明确的将自己未来的发展中心转向数据库:

  • Notion 1.0 是关于列表的(Notion 1.0 as about lists)
  • Notion 2.0 是关于数据库的(Notion 2.0 as about databases)
  • Notion 3.0 则是关于整个工作流的(Notion 3.0 as about whole workflows)
在未来的 5 到 10 年时间,Notion 可能成为世界的前端基础设施,Notion 负责搜索、通知和权限,你想做的任何软件,都可以通过 Notion 来构建。

via Notion 的三个发展阶段 [4]

也可以用 Sacra 的这个 2x2 矩阵 [3] 来理解 Airtable 所面临的竞争:

Airtable - competition matrix.png

Howie Liu 所以定义的「第三领域」(the third bucket)也把 Airtable 放到了 open world 这个象限中,Excel 显然是这个象限中的大象。Open world 与 linear 相对,意味着产品在企业中的使用场景并不依赖特定的路径扩展,而可能是发散性的。理解这个概念需要把自己放到一个企业协作的想象空间中,Notion 基于文档协作,因此在企业内部的扩散会沿着文档分享的小范围进行,一般而言,协作者不大可能会造成意料之外的全局性破坏,编辑或者批注往往局限在特定文档或工作空间(workspace)中。而 Airtable 则更加开放,新增加的字段或者未经校验过的数据都可能造成数据库全局结构的破坏,这让 Airtable 的后期可维护性变差,这其实是一种「反网络效应」。

「反网络效应」与我们惯常理解的「网络效应」相对,意味着节点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效应递减。很多时候,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网络规模超过了其最优临界值——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局部网络效应」,就是说网络效应仅在特定的局部起作用,一旦超过这个局部就不灵光了。Airtable 所追求的灵活性也对其网络效应和规模成长带来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