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2021: Rain
雨,至少对于一个北方人而言,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意外情况——它本来是一种日常现象,但由于过度低频,从而未能建立起做好预测和相应准备的习惯。因此,每一个反应都是临时的、应激的。 我想,对于在江浙沪生活许久的朋友,会习惯于出门带伞,安排好出行方式,既不会订错车票,也不会「矫枉过正」,反复横跳。
创造者的思考伙伴
雨,至少对于一个北方人而言,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意外情况——它本来是一种日常现象,但由于过度低频,从而未能建立起做好预测和相应准备的习惯。因此,每一个反应都是临时的、应激的。 我想,对于在江浙沪生活许久的朋友,会习惯于出门带伞,安排好出行方式,既不会订错车票,也不会「矫枉过正」,反复横跳。
政客之间的过招并不是关于真相(truth)的,而是关于故事的不同版本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甚至多个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最终,真相甚至没有得到被曲解的机会。
神探并非具有超人的视力,而是善于把细枝末节做关联。一条发丝、一截烟头、一声狗叫,虽然来源和去处各不相同,但都可能以隐秘的方式进入一条故事线中。神探把它们拼到一起的时候,逻辑就是如此显然。
所谓「足够真实」,就是说「真实」是相对的和主观的。没有全知永恒的观察者,就无法证明观察是全面的和完整的。故事都有反转的一面,但你不知道反转之后是不是还有反转。在看了这么多年戏之后,观众们的脑洞已经被充分开发,不会轻易相信演职人员表出现就是散场的标志,而是会等待彩蛋的出现,等待反派又一次在阴暗的角落里死灰复生。
Break through the inertia 就是打破惯性。事物无法打破自己原有的状态。外部的力量,无论是推还是拉,还是看不见的摩擦力和引力,都可能会打破惯性。打破惯性的可能是多出来的一道力,更可能是突然撤去了一道力。比如:突然把桌子撤走,苹果就会滚落到地上,甚至可能碎成一地渣。这是自由的代价,但也是打破惯性的办法。
在时间维度上,未来无法被完美的预测,因而产生风险。而在空间维度上,宏大的完美无法掩盖局部的缺陷,因而带来失败。
地图比指南针更具体,但也不能替代艰苦跋涉。在方向和地形之间,可以有很多张地图,在不同的抽象层级上提供行动指南。方向和地形都可以唯一的,但地图却从来没有唯一性。地图的反身性让它可以在不同层级上进行转换。低清晰度从高清晰度那里获得信息,而高清晰度则需要在现实的地形那里获得修正。
不止在一处读到类似的说法:我们已经不再享有一个共同的现实。一方面,雄心壮志的个人在努力塑造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vibes 如同一场又一场私人派对,在外面的人能看到听到,却进不去。这并不是说一部分人的认知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恰恰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被成千上万倍的放大和增强了。技术不仅仅在延伸人的感官,也在帮人的感官做选择。
连贯性容易和创新性产生冲突。新事物在诞生之初可能会因为其发明者自身的认知局限所限制,而表现出一种与传统常规截然不同的标新立异来。新事需要跨越从少数早期采纳者到为大众接受的巨大鸿沟。而这个跨越鸿沟的过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数量增加,而是在人群传播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逐渐产生和既有世界的连贯性。
现实情况是,裁判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出现得太迟。所谓的 Game Changing 并非是在既定规则中改变游戏的结果,而是在游戏开始前就选择了改变游戏规则本身。雇佣军杀死骑士的姿势看上去是丑陋的,他挑战了所有人的道德和审美,但游戏只是游戏。
共识是由少数人推动的叙事所决定的。这些叙事起初可能是一种「非共识」,经由媒体和营销逐步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直到达到可以自我实现的规模,然后再加速发展成它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最终演化为「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派会反抗,甚至表现为激烈的、流血的对抗。「非共识」在发展的早期也是少数派,但它能在种种叙事的对抗中获得最终胜利,就是一种自身力量的证明。 而这就是无数个小世界如何演化成为一个合一宇宙的过程。
纪念日是一个好主意。它足以成功的吸引起大多数人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现在注意力有多么值钱。我们需要理解的,却不是庞大的消费金额和出游人次,而是这些数字背后的简单概念——无论是纪念先祖、阵亡的士兵还是一段浪漫关系。纪念日具有自我重复的倾向,而每一次重复都是对共同记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