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通用生产力

无偏见,无边界,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成为构建一切的基础。

Notion:通用生产力
Cayce Clifford, sequoiacap.com
🔬
本文是公司研究系列的新一篇,回顾了 Notion 创立至今的主要发展历程,特别关注了这家公司如何通过产品驱动增长,在生产力协作领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标题使用了「通用」一词,正是由于在研究这家公司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些软件公司很像当年美国的那些以「通用」大头的大型企业,在制造业时代,它们往往以不断的推出新产品、新品类来拓展边界,而在软件时代,这种扩张实际上则更多是结构内生的,甚至于可以说,初心决定了宿命。本文可以和之前写的 CanvaAirtable 两篇内容对比,看看彼此有什么不同之处。

Notion 创办刚过十年,也不过只发布了两个大的版本,但它的产品设计哲学已经深深影响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这家公司的早期发展并不算顺利,但最初定立的愿景和文化却伴随公司后续的快速发展历程。它采取了一种无偏见的设计立场,从更基础的单元做起,让用户来基于 Notion 来搭建自己的生产力协作工具。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但 Notion 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后发制人,成长为一家亿级美元 ARR 的软件公司。我愿意把它称为:通用生产力(General Productivity)公司。

Founding Story

Notion 由 Ivan Zhao 和 Simon Last 于 2013 年创立。Zhao 从小就对编码和编程产生了兴趣,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认知科学和美术。Last 毕业于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最初,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生产力工具的乐高”,让用户可以无需编写代码就能开发自己的工具,但最初的几年并不顺利。

最初,Ivan Zhao 想要创建一种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而无需编写一行代码。到 2015 年,人们对编程训练营、构建应用程序和启动科技初创公司的兴趣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Zhao 相信他的工具将为整整一代企业家赋能。

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人想要那个工具。

Ivan Zhao [1] 在访谈中回忆道:

我们太专注于我们想带给世界的东西。我们需要关注世界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

面临着资金即将花光的窘境,Zhao 和 Last 决定放弃他们在旧金山的办公室,搬到日本京都,降低开销,并专注于打造产品。 Ivan Zhao 谈到京都时光时说 [2]

我们只是,编码,编码,编码。然后,‘嘿,我们出去吃饭吧。’然后,我们去吃饭,回去工作,然后重复一遍。

在京都,Zhao 和 Last 孜孜不倦地从头开始重建 Notion。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可定制的软件工具,让非技术人员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制作自己的工具。两位创始人很早就意识到,要把强大的计算能力隐藏在优美的用户体验设计背后,他们后来在访谈中回忆 [3]

Ivan:我们拥有这种强大的东西,即计算机……我们如何创建更好的生产力工具,以便为每天使用这些计算机的数十亿人提供更多功能。
Simon:我们不要直接进行编程,而是将其隐藏在人们已经熟悉的工具中……文档。

在京都,两位创始人专注于改善用户体验,意识到他们最初的方法过于注重自己的愿景,而不是用户想要什么。他们通力合作,创建了多种用户体验流程版本。经过数月的紧张工作,2016 年 3 月,Notion 1.0 终于面世。新版本有了显著改进,设计简约,功能强大。它迅速走红,登上了 Product Hunt 榜首。Notion 1.0 的成功带来了快速增长,仅用一轮种子轮融资就拥有了 100 万用户,对用户体验和可定制化的关注使其在生产力工具市场中脱颖而出。

Zhao 与母亲一起在乌鲁木齐长大 [2]。在那里,他参加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是一项小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竞赛,并学会了编程。他还在学习中国传统水彩画时培养了对美学的欣赏。当他上高中时,他的母亲希望他能接受更多的教育,所以她把他们带到了温哥华。在加拿大西海岸,他通过看《海绵宝宝》学习英语。

在加拿大,Zhao 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他认为自己已经了解计算机科学,因此专注于认知科学和艺术,并在高中四年级时开始学习摄影。他说,他的艺术家朋友帮助他磨练了审美感,与电影研究的朋友一起看电影,帮助当时的女友和她的朋友制作时尚学校的作品集。2012 年,在他准备毕业时,他的许多朋友都需要在线作品集。 “我是朋友圈的宅男,所以我开始为别人编写网站代码。当时没有好的工具,”Zhao 说。“它们都很丑,对吧?”他做了大概五个网站。“然后,我意识到,这没有意义。那些人很有品味,只是没有好的工具。”

Ivan Zhao 通过一位同事认识了 Simon Last,这位同事是一群热衷于可视化编程环境的人中的一员。这位同事也是这个圈子的一员,他在 Twitter 上分享了项目和见解。他提到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学生 Simon Last,他正在做有趣的工作。Ivan Zhao 看了 Last 的作品集,其中有一段代码可以让人们根据他们对逻辑门的回答为生物添加身体部位。Zhao 印象深刻,于是联系了 Last,并给他提供了实习机会,向他展示了他在一次投资谈话中向 Akshay Kothari 展示过的 Notion 原型。

Akshay Kothari 是 Notion 的第三位联合创始人 [4],也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他加入 Notion 的时间较晚,但在更早的时候就与 Ivan Zhao 结识。2010 年代初,Ivan 从加拿大搬到了美国,并发帖称自己正在寻找一份设计师工作。Akshay Kothari 主动联系他,希望他能加入自己之前的公司(Pulse),但 Ivan 选择了另一家公司。尽管如此,他们仍保持着联系。2013 年,Kothari 把 Pulse 卖给了 LinkedIn,同年也成为了 Notion 的天使投资人。后来 Kothari 在 LinkedIn 履职至 2018 年,然后选择加入 Notion 担任首席运营官。

从 2013 年到 2018 年,Notion 用了五年时间完成了产品和团队的初步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