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020: Progress (again)
想要达成伟大的进步,首先要创造一种符合大众文化口味的叙事。 奶头乐也好,赘婿文也好。精英想要改变世界,而大众构成了这个世界。
创造者的思考伙伴
想要达成伟大的进步,首先要创造一种符合大众文化口味的叙事。 奶头乐也好,赘婿文也好。精英想要改变世界,而大众构成了这个世界。
叙事本身是依时间展开的。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历史,也可以拟合到上述的叙事逻辑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个人时间线,这个时间线由叙事的节奏所推动,而和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无关。 叙事是真正的时钟。我们认知时间的方式,最终和我们的经历有关。「后浪」是中年人发明的叫法。年轻人却认为自己已经步入中年。
认识到任何一个观点的正反两面的都可能是正确的,就会知道 Squad 作为一种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让大陆分裂成了无数个自给自足的小岛,每一个小岛都讲自己的语言。
体系中会存在冲突和矛盾。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消除。你需要背负着内在的不一致性继续向前。见河建桥,逢山修路。在真正的问题中修炼,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仍然还留下来的,就可以留下来。
很多观点就像推销爆款饮料的广告:零糖零脂零卡。或者含糊其辞,或者转移焦点。但这都不妨碍这些说辞以最大功率被到处播放。 选总统,怎么能和卖饮料一样呢?
我们并不知晓所观察的那一段时间在事情整个发展的全过程中到底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如果我们处在整个过程中的早期,那么做判断的时机就尚未成熟,以这时收集来的信息做出的判断,就有可能有失偏颇。 全球化会就此打住吗?我不这样认为。当我们以集装箱为标准来看待这个进程的时候,它似乎已经非常深入。但如果你考虑知识产权、科技和文化交流以及意识形态,那么人类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未成年心智。
这种追寻内在感觉之舒适的潮流是从人群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年轻人独有的那种香味。和已经逐渐步入中老年的前代人不同,他们拒绝被外界定义的审美取向,拒绝精心营造出来的橱窗展览。他们追寻一种轻而易举、漫不经心的自然状态,只需取悦自己,无需他人点赞。
我们为什么要在一起?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无数种。简单的,如血缘、爱情和友情,复杂的,则是今天各种虚构文艺作品的蓝本。过去的 20 年中,人类已经创造出各种形态的互联网产品,然而我们仍然没有解决笼罩在每个人身上的巨大的孤独感——越是发现更大的世界,人就越不满足于现实的单调。
真正结构性的变化并不在于我们在价值链上的某个环节提升了多少效率,而在于提升的这一点点效率可能会吸引数以亿计的人采纳一种全新的生活或工作的方式。这时候,我们就有能力向这些人推动更多的改变。
病毒来袭,一切重新洗牌。在一片混沌之中,Contrarian Thinking 和 Non Consensus 变得更重要。并不是为了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而是问出那些没有被问过的问题,挑战那些已经司空见惯的常识。 本期 newsletter 包含一些互相矛盾的观点,希望能帮助你找到自己的 conviction。
碳基的生命是脆弱的,硅基的逻辑就能反脆弱吗? 越是精密设计的逻辑,越会依赖少数强大的假设。脆弱之处如此明显,就看你要不要攻击它。
Tools for Thought,思考的工具,是对人脑的增强,不管是更强的记忆和存储,还是更快的搜寻和关联,这些都弥补了我们生理上的若干不足。但还有更高级的演进,比如:能够更好的表达想法,引入协作,在他人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创造——这些不仅仅是在个体的官能上做加法,更是在群体的协同上做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