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道德隐喻的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无论是在美国国会上的听证,还在在二级市场上的暴跌,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讨伐,平台经济的价值立足点正在动摇。即便拥有垄断地位,也不能获取垄断利润,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毁灭式打击。 本文试图从 George Lakoff 提出的语言认知和道德政治的角度梳理平台如何自证其白,重新建立框架,找到在共同未来中的新位置。
创造者的思考伙伴
平台经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无论是在美国国会上的听证,还在在二级市场上的暴跌,还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讨伐,平台经济的价值立足点正在动摇。即便拥有垄断地位,也不能获取垄断利润,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毁灭式打击。 本文试图从 George Lakoff 提出的语言认知和道德政治的角度梳理平台如何自证其白,重新建立框架,找到在共同未来中的新位置。
社区寄托了人们对古典互联网永恒的乡愁。从第二天起,人们就开始担忧这个地方会不会「变水」——这就是保持社区圣洁纯净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总是怀念自己刚刚来到社区的时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拥有了 1000 个或 100 个铁粉,是否就意味着创作者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创作者应该如何利用自己吸引的早期支持者发掘深层价值?
通过外在连接解决内部问题,就是在原有的系统中引入了新的系统——而新的系统又会带来新的问题。一个所谓去中心化的「开放世界」固然有它优雅之处,但实际上,它是在用无限递归的方法不断的(通过构建外部连接)转移问题到新的系统中去。
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更少工作的世界。工作并不会全然消亡,但仅仅是更少的工作,已然是一种别样的未来。问题不仅仅是就业和收入,而在是更少工作的未来中,人们将如何找到各自的平等、权力和意义(inequality, power, and purpose)。
Jack Dorsey,从物流派遣,到 Twitter,再到 Square,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网络构建者。他擅长识别网络拓扑中的关键节点,并以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设计,巧妙的占领它们。
这种解释方法让我想起几条不同的曲线:技术和人类的生命周期将交叉碰撞,从而塑造出一代又一代不同的人类。我也开始回想,为什么最近几年买的年货中越来越多的是科技产品——似乎只有这些产品才是跨代的共同叙事。
会员经济允许消费者在每个月缴纳一定的费用,就能不费心力的获得指定的服务,通常会比其它形式的购买更加便宜。由于支付技术的发展,缴纳费用的过程也自动化起来,连续扣费又让会员隐约带有一种「分期付款」的色彩。毫无疑问的是,消费者购买会员的理由有很多种,可能是图便宜,也可能是为了省事,或者是信仰充值。我们将从会员经济的基本逻辑讲起,逐渐升级这个讨论,一直谈到它可能的未来。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第一封信开始,一口气读完 20 年,看着 Bezos 带领亚马逊打怪升级,每一年取得新的胜利,你可能会有一种读爽文的感觉。难以想象,显而易见的道理,应用在 20 年的时间跨度上,会产生出如此强大的结果。
本文是我正在创作的书稿的第四章。 “梗”是一个大家日常都会讲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深究它的原理。本文认为,它是内容的 DNA,它是这个行业持续高速运转的秘密。
本文是我的书稿中的 Work In Progress 版本,可以和之前发表过的「新十年,抓住内容品牌的机会」参考来看。它实际上是我对内容的商业模式的思考,也通过 Platform Thinking + 进行了实践。有一些观点还不大成熟,由于尚未经过编辑,行文也相对生涩,最终成书还会经过比较多的修订,也请读者见谅。
以传承为进击,或许是一家企业最好的选择。 未来会怎么样?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世界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纽约时报所坚守的新闻价值本身具有一种反脆弱性,它以此为内核还击了 150 年来数次翻天覆地的媒介冲击。当年和它一起创办的一便士报纸们无一曾经取得和它相提并论的成就。只有时报,与时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