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的护城河

在后视镜里看到的世界,不管多么清晰,都解决不了岔路口去向的选择。一些看起来斩钉截铁的原则,只是在自我重复和照本宣科——要知道,这也是会让人着迷的。

护城河(Moat)之于企业战略可以说是一个圣杯级别的词汇。不管它有多少种教科书定义,但它都无非描述了一种防御性价值。如果一家企业运气足够好,能够从初创阶段跌跌撞撞的走过来,至少说明它手上有几张牌是不错的,接下来,它将在后面的生命周期中不断的面对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是身段灵活的新挑战者,不管哪一种,它都希望自身具备一种能力:能够用已有资源进行有效防御,且能将这种防御持久化的能力。

广受认可的护城河要素包括如下几种:

  1. 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
  2. 品牌;
  3. 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本质上是已经形成的垄断地位。

企业战略是一项充满自我矛盾的研究。只要有人提出一种理论,就立即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并能找到完全相反的案例来佐证。

我将在本文中结合最近读到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分析为什么这些要素实际上都很脆弱。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析,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护城河真的存在。我的看法是,或许它在一些企业身上是成立的,但这种情况太少了,以至于不能称之为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概念。如果观察大多数企业,会发现它本来就是一种短生命周期的组织形式,它为了解决内部交易成本的问题而生,也会因为外部环境变迁的冲击而死。护城河作为一种希望把企业价值持久化的努力,虽然充满诱惑,但可能让很多企业在战略选择中迷信迷失,甚至错过了自我救赎的最佳时机。

在上述三种要素中,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自身周期性极强,本来就是颠覆的最强动力;品牌则不够反脆弱,一次犯错,万劫不复;而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或者说垄断地位,可以说是一种循环论证——它本身就是护城河所试图守护的既有价值,而非护城河本身,我们也将用一些观点来说明,它自身并没有持久化的能力。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Subscribe to Platform Thinking +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