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tack Deep Dive, Reads and Asks
本周带来 Substack 的 Deep Dive memo 和每周例行的 Reads and Asks。
创造者的思考伙伴
本周带来 Substack 的 Deep Dive memo 和每周例行的 Reads and Asks。
技术不再中立,堆栈不再单纯。
Come for the tool, stay for the community, monetize from the platform.
技术的「组合式进化」往往只在理论层面的倒叙中成立,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线演进,进化都是某种巧合。
社区寄托了人们对古典互联网永恒的乡愁。从第二天起,人们就开始担忧这个地方会不会「变水」——这就是保持社区圣洁纯净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总是怀念自己刚刚来到社区的时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拥有了 1000 个或 100 个铁粉,是否就意味着创作者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创作者应该如何利用自己吸引的早期支持者发掘深层价值?
本文是我正在创作的书稿的第四章。 “梗”是一个大家日常都会讲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深究它的原理。本文认为,它是内容的 DNA,它是这个行业持续高速运转的秘密。
本文是我的书稿中的 Work In Progress 版本,可以和之前发表过的「新十年,抓住内容品牌的机会」参考来看。它实际上是我对内容的商业模式的思考,也通过 Platform Thinking + 进行了实践。有一些观点还不大成熟,由于尚未经过编辑,行文也相对生涩,最终成书还会经过比较多的修订,也请读者见谅。
以传承为进击,或许是一家企业最好的选择。 未来会怎么样?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世界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纽约时报所坚守的新闻价值本身具有一种反脆弱性,它以此为内核还击了 150 年来数次翻天覆地的媒介冲击。当年和它一起创办的一便士报纸们无一曾经取得和它相提并论的成就。只有时报,与时俱在。
社交平台拥有巨大的网络效应,但也会面临代际危机。而真正拥有坚固底层的公司更有可能以初心完成持续进化和自我救赎。
这是和付费会员单独分享的《涌现》书稿的第三部分。 这个部分以历史回顾为主,给编辑朋友看过之后,她认为可能不适合作为书的正文部分。但我从写作中梳理了不少知识点,这里作为一篇文章发表出来。
混剪的英文叫做 remix,它原本是一种音乐创作的方法,是对初次创作的音轨进行重新的混录和加工,二次甚至多次创作后,产生新的内容。人类的听觉可以辨识多个不同的层次。把多个音轨叠加之后,只会让听觉的层次更加丰富。Remix 是今天唱片工业的基础工序,没有人会怀疑这一点。 但也许很少人会想到,它其实也是一种内容创作的基本方法。